昆明市杂交粳稻新品种示范应用
- 时间:2021/6/16 15:08:45
- 来源:
- 浏览:314
成果归属: 昆明市种子管理站
昆明市杂交粳稻新品种示范应用两年来,在市财政局、农业局的重视支持下,在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和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的帮助下,由昆明市种子管理站牵头组织实施在我市嵩明、寻甸、等县(市)区进行以;云光109;、;滇优34;、为主的5个杂交粳稻新品种示范种植,社会经济效益初现:两年累计面积8.42万亩,新增产稻谷852.99 万千克,省种 、省工、省力。8.42万亩,减少农户支出 1768.2 万元。改善稻米品质,两年累计种植优质杂交稻4.65 万亩,平均亩产677.78 千克,按每千克全市综合稻谷售价高出0.4元计,亩增值271.1 元 ,总增值1260.50 万元。按照四川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新增纯收益4569.58万元,农民得益率为1291%,推广投资收益率为1:8.45,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发展前景广阔。 摸索总结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与常规稻栽培技术相比,其优化的栽培技术如下:1、合理布局品种。嵩明以云光系列为主、寻甸以滇杂系列为主,宜良、石林、富民、东川等以;云光109;示范为主,引种滇杂系列。2、最佳节令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每亩大田用种1.5-2千克,秧龄40-50天;3、降低栽插密度,建立高产群体,保证基本苗2-2.5万丛,力争亩有效穗达20万以上;4、适当增施肥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整个生育期控N、保P、增K;5、重视病虫防治。易发病地区做好病虫害防治。 此外,通过示范推广杂交粳稻,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促进水稻栽培技术改进,改变水稻种子自留自用易导致种性退化的不良习惯,提高种子质量,推动全市水稻种子产业的发展。 在高海拔地区大面积成功示范应用优质杂交粳稻软米品种是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2011年2月24日通过市农业局组织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