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研究让遭受污染的阳宗海重焕新生——勇攀科技高峰的陈景院士

  • 时间:2019/8/5 16:39:04
  • 来源:
  • 浏览:428
发布来源: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84岁的云南大学老教授陈景是我国铂族金属冶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几十年的铂族金属冶金研究也让他收获颇丰。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5年荣获“云岭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足以看出他对我国铂族金属冶金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铂族金属开发的云南领军人

铂族金属是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种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金属。我国铂族金属冶金研究开始于1960年,陈景教授就是最早从事铂族金属冶金的研究人员之一。

 

1971年,大理金宝山被发现是我国除甘肃金川镍矿外的第二大铂族金属资源,综合潜在价值百亿元。但由于矿石中铜、镍的平均品位小于千分之二,如何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冶金界的技术难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2001-2004年,60多岁的陈景教授突破了“铂族金属矿只能用火法冶炼”的传统观念,研究成功了浮选精矿直接进行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新工艺,使潜在经济价值达280亿元的我国第二大铂族金属资源有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技术。

 

2006年这项新工艺获中国专利授权,2007年获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产量最多的南非国际专利授权。

 

 

陈院士在云岭楷模颁奖典礼上(左起第五为陈景教授)危难之时 勇于担当

在攀登科技高峰面前,院士也要成为“战士”。从化学领域到冶金领域,再到环保领域,陈景院士每一次研究方向的转变,都有着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重大意义。今日波光粼粼的云南阳宗海,曾经遭遇过毁灭性污染,陈景院士的力挽狂澜之举拯救了这颗高原明珠。

 

2008年6月,阳宗海由于周边企业的违规生产排放,导致大量含砷废水流入,水质迅速恶变为劣V类,对周边和下游地区的人畜饮水、农田灌溉产生了严重危害。10月,云南省科技厅通过众多媒体向国内外进行阳宗海水体减污除砷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并与国际环保专家进行了会议交流。专家认为,阳宗海蓄水量达6.04亿立方米,砷污染治理至少需要3至5年时间,需投入30-70亿元治理,要把全湖平均的砷浓度降低到≤0.050 mg/L,当时国际上尚无有效技术及经验。

 

2009年初,在参与竞标的50余家国内外企业及科研机构大多知难而退的情况下,为了让阳宗海周围人民的幸福生活不受破坏,当时74岁的陈景决心探索研究,来啃啃阳宗海除砷治理这块硬骨头。很多人觉得已功成名就的陈景教授,治理成功是锦上添花,治理失败则毁名败誉。但他说:“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面前,个人名誉微不足道。”在总经费仅为3000万元的预算下,陈景率领研究生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发明了除砷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生态安全的沉淀吸附法对水体开始治理,湖水中砷的浓度从2009年10月的0.110 mg/L持续下降至2010年8月的0.032 mg/L,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II类标准。

 

 

陈院士在指导科研团队为家乡造福乃为初心

此后,在云南百年一遇的大旱中,阳宗海向周边提供农灌用水,为当地抗旱救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6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郑重宣布解除阳宗海“三禁”——禁止饮用湖水,禁止游泳,禁止捕捞水生产品,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经过6年观察,阳宗海水质一直稳定,除砷新技术和工程应用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陈景院士是从云南走出去的国家级科技栋梁,为云南科技人才的培育做出重大贡献,耄耋之年还在为美丽云南建设勇挑重担。2018年国家推进院士退休政策,8月份他才得以正式退休,但作为一名老云大人,他始终不忘初心,身体力行,现在他每天坚持阅读大量科研资料,每周仍坚持去云南大学实验室指导团队的研究实验,发挥自身经验优势、智力优势、威望优势、技术优势,助力云大“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