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昆明市大春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 时间:2019/7/2 10:09:03
  • 来源:
  • 浏览:502
[作者: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来源: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配合我市水稻高产创建,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做好以稻瘟病、恶苗病、水稻白叶枯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粘虫为重点的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开展重大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

一、防控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为总体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长效治理和应急防治相结合,做好水稻病虫害综合控制。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37%以上,将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稻田常规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

二、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

2016年建立寻甸、倘甸、东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根据种植水稻品种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结构,科学选择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态控制技术、化学农药科学减量使用技术,集成使用,同时结合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改变农民防治习惯,扶持并鼓励植保专业化防控组织参与到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引入无人机等新型植保器械。

三、重大病虫草鼠害的防控技术

(一)病害绿色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近年来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有楚粳系列(楚粳27、28)、合系系列(合系41、42、24、39、22-2),云粳优系列(云粳优15、20、13)、滇杂系列(滇杂31、32、86),云粳优系列和滇杂系列由于品质好,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此外,仍有部分沾粳系列、籼稻品种。以上品种中合系39、合系22-2、沾粳12号、楚恢系列抗病性丧失,对叶瘟、穗瘟均较感病,合系41因近年大面积连续种植,部分地区抗病性也有所下降,其余品种对稻瘟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

云粳优系列品种上纹枯病的发生略重于其他品种。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高作物抗性

应用农业防治措施,合理栽培管理,可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1)推广塑盘育秧、旱育秧技术,培植壮秧,提高水稻秧苗的抗病能力;

(2)减少田间侵染源,生长期内及时拔除病株、病穗,并集中销毁,如恶苗病病株、稻瘟病病株病穗、稻曲病病果,田间纹枯病菌核等;避免病田留种。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4)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加强水肥管理,浅水勤灌,雨后要及时排水,尤其后期要做到见干见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3、水稻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控制稻瘟病

利用不同水稻品种对不同稻瘟病致病生理小种抗病性不同原理,通过物种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生产上以常规稻与阿庐糯按6+1或8+1的规格混种,禄劝地区也可用武定大白糯做为间栽品种,可推迟叶瘟发病7-20天,控制稻瘟病达30-50%,同时减少农药使用2-3次,并增加稻谷产量。

移栽后5-7天化学除草,按常规高产措施进行肥水管理,做好病虫监测,叶瘟较轻时可不使用农药,用三环唑防治穗瘟1-2次。

4、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达到控病增产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和作物群体质量为基础,通过精确定量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设计的 “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通过栽培环境改善,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十字方针: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

5、物理措施

温汤浸种: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先将稻种预浸于冷水中24小时,然后放在45-47℃温水中5分钟提温,再放入52-54温水中浸10分钟,取出立即冷却,催芽播种。

6、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目前仍是控制水稻病害的主要手段,但要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作用。

(1)播种前种子处理。

于水稻播种前用咪鲜胺类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于控制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效果。旱育秧可选用25%施保克或菌威2000倍液浸种,薄膜秧可选用25%施保克或菌威3000倍液进行浸种72小时。或使用壮秧剂Ⅱ进行种子处理,以150ml处理芽谷种5kg,捂10小时后进行播种,或进行现拌现播,可减少恶苗病的发生,同时增强秧苗长势。使用壮秧剂Ⅱ后出苗期比常规育秧推迟2-3天属正常现象。

(2)秧田期防治

秧苗青、立枯病:低温、阴雨利于旱育秧青、立枯病的发生,可选用50%敌克松0.6-1.0公斤/亩、3%广枯灵240-360克/亩、96%恶霉灵3000-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根,同时配合增施磷、钾肥及叶面肥,增强秧苗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秧田末期施送稼药:可选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60—75毫升/亩、50%多菌灵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控制本田期病源基数;

(3)大田期于病害防治关键时期合理选用药剂进行防治。

稻瘟病:遵循“挑治叶瘟,预防穗瘟”的策略,在叶瘟发病初期选用4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40%异稻瘟净150-200毫升/亩(可兼治水稻纹枯病)、40%稻瘟灵(富士一号)75-100毫升/亩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瘟于孕穗至齐穗期选用75%三环唑20-25克/亩进行喷雾处理,兑水50-75公斤喷雾,间隔7-10天,连防2-3次。注意选用上述药剂的单剂,保证控病效果。

水稻白叶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20%叶枯宁(叶青双)100—150克/亩、10%农用链霉素(溃枯宁)100—150克/亩等药剂进行防治。

稻曲病:于孕穗末期喷施20%井岗霉素,按50克/亩的用量进行防治,可兼治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纹枯病初发生时,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孕穗期使用兼防稻曲病),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50克,10%己唑醇乳油40克,或抽穗前20天用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乳油(爱苗)15-20克/亩、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20ml/亩,兑水50-75公斤喷雾。间隔10天,视病情施1-2次。应尽量把药液喷洒在稻茎基部的发病部位。

叶鞘腐败病:结合稻瘟病的防治进行。

水稻矮缩病:治虫防病,于黑尾叶蝉在稻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虫期,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g /亩,10%吡虫啉1000倍液防治,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

(二)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使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危害,同时防止后期贪青徒长,稻苗浓绿,利于飞虱、叶蝉繁殖。

(2)及时春耕翻挖,集中烧毁稻茬,减少越冬虫量。

(3)春耕灌水,淹没稻茬7-10天,可淹死越冬三化螟、二化螟幼虫和蛹。

(4)除去田埂、地头杂草,杀灭蝗卵;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叶蝉、水叶甲等的栖息、产卵环境。

(5)人工摘除福寿螺、三化螟等害虫卵块。

2、理化诱控技术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田间设置白炽灯、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光波共振式杀虫灯等,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等害虫的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虫口基数。

(2)食饵诱杀:利用害虫对食物的趋性,配制糖醋液(酒、水、糖、醋按1:2:3:4的比例),放于田间,5-7天更换一次,可诱杀粘虫等成虫,减少虫口基数。

(3)其他诱杀方法:利用粘虫产卵趋黄枯性,用枯黄的稻草制成小草把挂于田间,每亩100-260个,诱使粘虫产卵,5-7天更换一次,集中烧毁;用眼子菜、鸭舌草诱集水叶甲产卵,然后集中销毁。

4、生态防控

(1)性诱剂:即性信息素,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缓释到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破坏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当前生产上已使用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等性诱剂产品,每亩可使用1-2个,4-6周需更换诱芯,诱捕器放置在离作物表面20厘米的高度,连片使用效果较好。

(2)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每亩每次放3-4万头,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

(3)稻鸭共养:稻田中放养鸭子,鸭子可吃食螟虫、负泥虫、稻象甲等害虫,同时除去田间杂草,增施有机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减少农药的使用,达到增产增收。放鸭时的鸭龄最好是放入刚孵化5-7天的雏鸭,最大不宜超过孵化15天。放鸭时间最好是在插秧后5-7天,稻苗扎新根返青后及时放鸭每亩放入50只鸭子效果最好,既减少饲料成本,又达到很好的害虫、杂草防除目的。

(4)稻田养鱼:水稻田内饲养鱼,鱼类可取食负泥虫、稻象甲等害虫幼虫和杂草,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于水稻移栽后20天左右投放鱼苗,每亩投放6-10公斤,规格30-50尾/公斤,鱼沟上口宽80cm,深50-60cm, 鱼溜深120 cm,宽300 cm,长300-400 cm。

(5)保护利用天敌:寄生蜂、赤眼蜂、黑肩绿盲蝽,蜘蛛、蜻蜓、螳螂、青蛙、鸟类等均是稻田害虫的天敌,要保护以上天敌,不施高毒农药,不人为捕捉,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5、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1)水稻螟虫:于水稻分蘖期和破口吐穗期选用Bt乳剂2000倍液、或用18%杀虫双200—250毫升/亩、90%杀虫单100—125毫升/亩、90%敌百虫100—150克/亩等拌毒土撒施,药后保持浅水。使用40%氯虫·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8g/ 亩,可同时兼防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2)稻飞虱:稻飞虱在我市主要于分蘖至抽穗期发生,根据当地虫情,于低龄若虫高发期,百丛虫量达500-1000头时,进行防治,可选择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3克/亩、25%噻虫嗪(阿克泰)可分散粒剂2-4克/亩、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80-100毫升/亩、10%吡虫啉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施,成虫量大时可加入80%敌敌畏80-100毫升/亩,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

(3)稻蝗:3龄若虫以前,稻蝗群集在田埂、地边杂草上取食,集中喷施田埂、地边杂草,可起到较好效果,也是防治的主要时期;3龄以后,稻蝗转入大田,喷施水稻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40%乐果1000倍液,40%辛硫磷600-800倍液等杀虫剂。

(4)粘虫:6月下至7月上旬幼虫3龄前,田间每m2有虫15头时,选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300倍进行喷施。

(5)福寿螺:福寿螺集中发生期,在农田中施用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0.4-0.5公斤/亩,或70%杀螺胺(百螺杀)可湿性粉剂28-33g/亩,98%杀螟丹(巴丹)原粉1000-1500倍液,拌细土1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一寸左右深的浅水层,并尽量保持清澈水层7天左右,杀螺效果更佳。

(三)杂草防治技术

  1、人工除草

可于杂草发生期,人工拔除稻田杂草,经济、安全,但除草不彻底,且较费工。

2、化学药剂除草

(1)秧田除草

旱育秧田用33%二甲戊灵(施田补)150-200毫升/亩、12%恶草酮(农思它)250-300毫升/亩、60%丁草胺200-250毫升/亩等进行播前土壤处理,用35%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秧草净)30-40克/亩进行茎叶处理。

薄膜秧田播种后盖上细粪土,用30%丙草胺(扫弗特)乳油100-116.7毫升/亩,兑水均匀喷施,药后三天内保持湿润状态;杂草1-3叶期可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进行茎叶处理,32-46ml/亩。

(2)水稻本田除草

移栽后7-10天施用50%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圣农乐)40-50克/亩、20%扑·乙粉剂(昆奇)16-20克/亩;中期可施用50%扑草净60-80克/亩、25%西草净60-80克/亩拌细沙土撒施,施药时保持3-5厘米浅水层,保水7-10天;视田间草情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油悬浮剂进行茎叶处理,1-3叶期杂草用药40-80ml/亩。      


                                                                (拟稿:太一梅)


二、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配合玉米高产创建,抓好以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螟、粘虫、地下害虫为重点的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

一、防控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以玉米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长效治理和应急防治相结合,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探索绿色防控模式。玉米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35.5%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面积,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零增长。2017年在石林、富民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

二、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小高墒栽培,合理密植。

2、进行合理轮作、间作、套种。

同种类连作是引发和加重病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产中按不同作物种类、品种实行有计划的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减轻危害。

2、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处理。

3、深耕晒垡。深耕可将土表的病残体、落叶埋至土壤深层腐烂,并将地下的害虫、病原菌翻到地表,从而降低病虫基数。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手段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化学防治关键在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正确的使用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玉米大小斑、灰斑、锈病等叶部病害:在发病初期喷施烯唑醇、丙环唑、井冈霉素、吡唑醚菌酯、木霉菌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 7~10天连防2—3次。

(二)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残株病叶,采收后及时清除残枝、病叶;深翻晒垡,减少虫源、菌源。

2、生物防治

示范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每亩共释放1.5万头,分两次释放,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头。

3、理化诱控技术

⑴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玉米螟、小地老虎成虫、金龟子等。降低田间落卵量,压缩虫口基数。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天敌的杀伤,不会引起人畜中毒。而且省工、省力、方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⑵ 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利用害虫特殊的光谱反应原理和光色生态规律,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在田间悬挂或铺设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悬挂黄色捕虫板以粘住蚜虫等。

⑶ 毒饵诱杀。在傍晚撒施毒饵可诱杀地下害虫。(先将毒料秕谷、麦麸、豆饼、棉籽或玉米碎粒炒香,后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公斤拌匀,适量加水,拌潮为度,每亩施用1.5—2.5公斤)。

(4)田间放置性诱剂可诱杀玉米螟和大螟成虫,每亩放置1-2个诱瓶,可减少成虫量落孵量,降低虫口密度。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手段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化学防治关键在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正确的使用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选用50%辛硫磷1000倍可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灌根或喷雾5—7天1次,连防1—2次。可用绿僵菌喷施地表进行防治。

玉米螟:春季于越冬代化蛹前 15 天进行球孢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球孢白僵菌或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三)杂草的防治技术

1、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虽然具有方法简便、易掌握、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但除草不易彻底,费工,效果差。

2、化学药剂防除

化学农药防除农田杂草,是农业上的一项现代先进技术。化学除草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灭草及时、见效快、效果好。要掌握除草剂正常使用技术,一般可以避免对作物的药害。科学使用化学除草剂,能及时除净杂草,省工省时,利于玉米顺利生长。

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选用38%莠去津悬浮剂200毫升/亩、25%敌草隆可湿粉200毫升/亩、60%丁草胺乳油150~200毫升/亩、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亩、40%莠去津·乙草胺可湿粉250~400克/亩进行防除。

(2)茎叶处理剂:25%砜嘧磺隆(宝成)干悬浮剂4-8克/亩、14%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90-100mL/亩兑水50—60公斤,对3-5叶期杂草进行喷雾防除。

(3)施药技术及注意事项

化学除草剂的效果与土壤、气候、栽培方式的关系较大,各地应本着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应注意药剂种类,药效高低,以达到用药少、效果好、成本低的目的。使用除草剂应在无风、无雨的晴天进行;喷头要带护罩,喷雾器要专用,不能用于其它农药的防虫、防病。不同除草剂的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或添加黏着剂,均能提高药效,如都阿合剂就是都尔和阿特拉津的混用药剂。

(拟稿:太一梅)


三、昆明市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


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保证昆明市玉米生产安全,并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制订的《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结合昆明市生产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1、总体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确保不出现玉米连片成灾毁种现象,并且不显著影响农业农村部2015-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

  2、玉米各生育期防控目标

  玉米小喇叭口期(5-7叶展开)以前的防治目标以保苗为主。

  玉米大喇叭口期(8-12叶展开)以前的防治目标以保功能叶为主。

  玉米穗期的防治目标以保穗为主。

  二、防控工作机制和防控策略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机制。以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为基础,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已经发生区域,尽快组织群众采取防治行动;重点区域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大防控力度,切实降低当地危害损失;即将发生的区域,要尽快组织防治队伍,做好技术准备,争取防治的主动权。

  防治策略上,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

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底线,实施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治理和关键时期防控,控制当地为害,减少迁出虫量。

  三、防控措施

  (一)监测预警

  1、大田普查

  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玉米生长季大田普查。重点普查时期:春季鲜食玉米心叶期(4月中旬左右)、大春玉米出苗期(6月中旬左右)、孕穗期(7月中下旬),掌握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危害情况,同时全面摸清其发生分布和危害的其它作物,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2、常规监测

  在全市有玉米种植的所有县、市(区)设虫情监测点,由植保部门负责对属地内虫情进行实时系统监测。

  3、重点监测

  在宜良、晋宁、安宁、东川等代表不同玉米生产区域的4个县设性诱监测点,监测成虫发生情况。

  4、预报预警

  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负责辖区内预报预警和防治指导,昆明市植保植检站负责收集、分析不同发生区域信息,根据全市虫情作出预报预警和防治指导。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与生态调控

  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

  生产中可通过种植抗性或耐受性的玉米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促进玉米健康生长等措施来提高玉米对草地贪夜

蛾的抗性和耐受性。

  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重灾区避免敏感品种交错种植,防止为草地贪夜蛾提供持续的理想寄主(玉米幼株)。

  2.理化诱控技术

  成虫发生期,4-9月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技

  (1)保护天敌

  昆明市农田自然环境中发现有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草蛉幼虫、农田蜘蛛捕食幼虫以及小花蝽在卵块附近活动。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持续控害作用。

  (2)生物农药防治

  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球孢白僵菌、短稳杆功或苏云金杆菌喷雾或拌细沙灌心。

  4、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1)防治指标

  目前参照国外的经验结合昆明实际,玉米心叶初期(或小喇叭口期前)平均被害株率>10%时,或局部被害株率>30%时,必须施药防治;玉米心叶末期(或大喇叭口期)平均被害株率>30%时,或局部被害株率>40%时,需要用药防治;玉米穗期果穗平均被害率>10%时,需要用药防治。

  重点区域,玉米田3龄以上幼虫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开展应急防治。

  (2)防治方法

  可参照粘虫、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采取喷雾或喇叭口撒毒土法防治

幼虫。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3)防治药剂

  综合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国外登记防控该害虫的化学农药、国内报道的有效药剂,以及我国登记在玉米作物上防治害虫的农药种类,初步建议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有杀卵作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高氯氟、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

  要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洒,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确保农药科学、安全使用。

                                                                  (拟稿:李志敏)





五、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配合马铃薯高产创建,做好以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软腐病,南美斑潜蝇,地下害虫为重点的马铃薯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

一、防控策策和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马铃薯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长效治理和应急防治相结合,做好马铃薯重大病虫害的综合控制。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应急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探索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病虫防控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总面积的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努力将马铃薯晚疫病为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害绿色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

2、目前生产用抗病品种有合作88,会—2号,中甸红,昆薯一号,云薯一号,滇薯6号,采用高墒栽培 ,合理密植,密度在2000—3000株/亩。

3、实行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同种类是引发和加重病虫草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产中按不同的作物种类品种有计划的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即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的积累,减轻危害。

4、清洁田园,及时较拔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处理。

5、种薯处理

播种可用64%杀毒矾湿性粉剂500倍液,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20%病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

6、深耕晒垡

深耕可将土表的马铃薯残体落叶翻至土壤深层腐烂,并将地下害虫、病原菌翻至地表,从而降低病虫基数,使土壤蔬松,有利于马铃薯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

  7、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是化学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方法,化学防治关键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正确的使用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病害的药剂主要有。

(1)用58%甲霜灵锰锌,72.2%普力克(霜威)800倍液,66.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银法利)50克/亩加70%丙森锌(安泰生)50克/亩防治晚疫病。

(2)用72%农用连霉素;25%络氨铜剂,77%可杀得500倍液防治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及马铃薯软腐病。

(3)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防马铃薯疮痂病和粉痂病。

(4)20%病毒A和15%植病灵防马铃薯病毒病。

8、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抗性

采用增加磷、钾肥比例减少氮肥用量,充分利用增钾补磷减氮的测土配方施肥原理提高作物抗性。

(二)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残株病叶,深翻晒垡,减少虫源、菌源。

2、生物防治

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田间放置性诱剂可诱杀部分成虫,减少成虫量。在害虫多发季节,每667平方米放诱捕器2—3个(盆内放水和少量洗衣衣粉或杀虫剂,水面上方1—2厘米处悬挂昆虫性诱剂诱芯),可诱杀大量前来寻偶交配的昆虫。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3、理化诱控技术

(1)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降低田间落卵量,压缩虫口基数。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天敌的杀伤,不会引起人畜中毒。而且省工、省力、方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2)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特殊的光谱反应原理和光色规律,用色板诱杀害虫。于苗期在田间悬挂黄色捕虫板可粘斑潜蝇等。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5、化学防治是化学手段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化学防治关键在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正确的使用方法会起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虫害的药剂主要有:

(1)有机磷类杀虫剂

杀虫剂作用机制是破坏昆虫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或中毒导致死亡。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兼有触杀、熏蒸等多种杀虫作用方式。

辛硫磷: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击倒力强,对鳞翅目幼虫很有效,低毒。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可防治块茎蛾、地老虎、蓟马。5—7天喷雾1次,连防1—2次,安全采收期7—10天。

毒死蜱(乐斯本):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中等毒。可选用15%毒死蜱颗粒剂500—750克/亩拌毒土防治地老虎。7—10天撒施1次,连防1—2次。

(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其作用方式主要是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具有高效、杀虫谱广、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的特点。

三氟氰菊酯(功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具有高效、杀虫谱广,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暴烈有一定防效,中等毒。可选用2.5%功夫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金龟子等害虫。7—10天喷雾1次,连防1—2次,安全采收收期7—10天。

氟氯氰菊酯(百树得):以触杀、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及熏蒸作用,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良好效果,低毒。可选用5.7%百树得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等害虫。7—10天喷雾1次,连防1—2次,安全采收期7天。

甲氰菊酯(灭扫利):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驱避作用,无内吸、熏作用。杀虫谱广,对多种叶螨有良好效果,可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中等毒。选用20%灭扫利2000倍液可防治温室南美斑潜蝇。7—10天喷雾1次,连防1—2次,安全采收期7—14天。

(3)生物及仿生物杀虫剂

具有安全、选择性较强的特点。

阿维菌素类(害极灭、虫螨光、阿巴丁、爱福丁等):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广谱性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并有内渗作用,能杀死潜叶害虫,但无杀卵作用,高毒。可选用阿维菌素类药剂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斑潜蝇等害虫。7—10天喷雾1次,连防1—2次,安全采收期7—21天。

(4)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主要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神经节胆碱能突触,阻遏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导,导致昆虫死亡。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巴丹:具有胃毒、触杀、内吸和杀卵作用,中等毒。对鳞翅目、双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效。选用98%巴丹1000倍液可防治蓟马。5—7天喷雾1次,连防1—2次。

(5)植物源杀虫剂

是天然的混配复剂,对害虫的拒食、忌避、抵制生长发育、控制种群等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安全,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残留量低。

印楝素(爱禾):具有触杀、内吸作用,低毒。对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效。选用0.3%爱禾500—600倍液可防治可防治棉铃虫。5—7天喷雾1次,连防1—2次。

(三) 杂草的防治技术

1、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虽然具有方法简便、易掌握、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特别是马铃薯结合起垄培土栽培一举两得。

2、化学药剂防除

化学农药防除农田杂草,是农业上的一项现代先进技术。化学除草有以下特点:灭草及时、见效快、效果好。掌握了除草剂正常使用技术,一般可以避免对作物的药害。

(1)芽前除草技术

播种后出苗前、杂草出苗前,可选用其中一种: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20%敌草胺乳油100—150毫升/亩,50%乙草胺乳油60—100毫升/亩,60%丁草胺乳油100—150毫升/亩,72%二甲戊乐灵乳油150毫升/亩,马铃薯播种盖土后,将选用的除草剂按每亩用药量兑水50—60千克,直接均匀喷于土壤表面。

(2)芽后除草技术

马铃薯出苗后,杂草苗后,可选用其中一种。

(拟稿:太一梅)  


五、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蔬菜是昆明市的特色支柱产业。由于蔬菜栽培品种多,种植形式多样,加上昆明气候适宜,蔬菜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均较多,2009年以来连续冬季干旱温暖天气的影响,一些虫害呈上升危害趋势。目前大面积病虫害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以蔬菜为主的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研究和示范,力求运用绿色防控技术达到蔬菜病虫害的无害化治理,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遵循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通过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使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普及到村、户,并逐渐推广扩大示范面,使全市蔬菜主产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杜绝高毒农药品种使用,创建一批无农药污染的蔬菜生产基地和知名品牌,促进我市蔬菜生产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优质化,确保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蔬菜病虫害IPM绿色防控示范区(村)

根据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结合滇池流域及补水区面源污染治理,建立蔬菜病虫害IPM绿色防控示范区(村)8个。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农药废弃物回收池,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控组织,科学集成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安全。

三、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进口白菜品种“白菜王”、云南新成功选育的高抗品种“抗大3号”减轻白菜根肿病危害;

2、合理轮作、间套作。轮作是预防多种蔬菜病害的首选措施,特别对土壤传播病害如根肿病、枯萎病等有明显防效。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采用地膜覆盖、喷滴灌等节水农业措施,避免水肥不匀诱发病害。

4、清洁生产。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处理;收获后及时清园,集中处理废弃秸杆。

5、大棚生态控制。利用高温时段闷棚防治黄瓜等的霜霉病和白粉病。

6、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使用农药防治病害,防治适期很关键。加强病虫害监测、注意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在蔬菜病害发生初期,或具备病害流行条件时施第一次药,一般病害10~15施一次,流行高峰期7~10天一次。同种类农药每个蔬菜生长季节使用不超过3次。

(二)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

(1)深耕晒垡,减少越冬虫源;

(2)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利用不同蔬菜种类阻隔害虫;种植敏感作物诱集带,集中消灭害虫;

(3)清洁生产,及时摘除带虫、卵老叶,及时处理废弃秸杆。

2、物理防治:

(1)设施栽培的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止害虫落土化蛹;

(2)采用黄色粘虫纸(板)诱杀;

(3)放置糖醋液、安置频振式诱虫灯诱杀。

3、生物防治:

(1)田边种植天敌诱集带或天敌食源;

(2) 保护和利用田间土著天敌种群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白僵菌等,释放弯尾姬蜂防治小菜蛾;示范推广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3)利用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诱杀害虫。

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

施药防治蔬菜害虫,要注意判断防治指标,当田间害虫损失与施药成本持平时开始防治,害虫低龄幼虫期(或若虫期)施药防治效果更好。同种类农药在一个蔬菜生长季使用不超过2次,低龄幼虫初发期7天施药一次,幼虫高发期视田间虫害情况5~7天一次。

四、主要病虫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

  1、霜霉病

露地注意开沟排湿,棚内注意通风透气,防止高湿状态持续发生。田间高湿状态持续时间一周以上时,即可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预防一次,病害发生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72%霜脲.锰锌500-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或69%烯酰吗啉.锰锌450倍、或5%吡唑醚菌酯1500-3000倍等兑水喷雾。

  2、病毒病

合理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发病初期可选用2.8%氨基寡糖素400-500倍、或氨基寡糖素+2%宁南霉素300-400倍或氨基寡糖素+20%病毒灵400-500倍防治,也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香菇多糖)代替氨基寡糖素。苗床带病的辣椒、番茄和叶用莴苣等,可于移栽起10~15天施药一次,连施2~3次。

  3、白粉病

适时疏通沟道,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脚叶、病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选用50%醚菌酯3000-4000倍、或25%嘧菌酯1000倍,或40%氟硅唑4000倍、或5%腈菌唑2000倍防治,连续防治2次。

  4、十字花科黑班病

清除老叶病叶。常年重病区,病叶率5%时开始防治,一般种植区病叶率5-10%时开始防治。药剂防治可选用10%多抗霉素1000倍、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400倍、10%苯醚甲环唑1200-1500倍兑水喷雾。

  5、十字花科根肿病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增施有机肥,偏酸性土壤施灶灰、石灰调节PH值;育苗选择健康苗移栽。药剂防治,播种前可用25%多菌灵300倍浸种消毒或塘施600倍75%百菌清,苗床期施药3次;直播或定植后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600-1000倍灌根,7天一次灌二次。有条件的选择氰氨化钙或氟啶氨土壤处理、或10%氰霜唑1500-2000倍苗床处理。

  6、枯萎病

轮作,嫁接防病。预防为主,做好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苗期药剂防治,已经发病的用药很难治愈。前期防治药剂2.5%咯菌腈20克/千克种拌种、枯草芽孢杆菌等拮抗菌类(百抗、根腐消)拌种或浇灌,发病后还可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400倍、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30%噁霉灵800-1000倍、30%乙蒜素800-1000倍喷雾或浇灌。

7、细菌性病害

昆明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十字花科黑腐病。黑腐病周年发生,病叶率5%时开始防治。软腐病在高温高湿易发生,特别是暴雨后随雨水传播。发病初期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800倍、或3%中生菌素600-800倍等药剂兑水喷雾。常年生发生田地,暴雨放晴后即施一次药预防。

(二)主要虫害

1、斑潜蝇

成片种植的地区或大棚内用黄板诱杀可减少成虫危害,药剂防治可用70%灭蝇胺2500—5000倍、1.8%阿维菌素 2000倍防治幼虫。

2、小菜蛾

在成虫发生初期用小菜蛾性诱捕器,可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苗期百株幼虫量50头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或多杀霉素1000-1500倍、或1%甲维盐1000倍、或5%氯虫苯甲酰胺1000-2000倍防治。

3、甜菜夜蛾

成虫发生期可用性诱剂进行诱杀;发现低龄幼虫集中危害,即可用药,防治药剂有1%甲维盐乳油1500-3000倍及其混剂、或10%虫螨腈(除尽)1000倍液、或30%虫酰肼9000-1200倍、或30%茚虫威(安打)5000倍、或5%虱螨脲乳油1200-1500倍、或5%氯虫苯甲酰胺1000-2000倍防治,以上药剂可与菊酯类或阿维菌素混用兼防其他害虫。

4、蓟马

清除棚内及埂边杂草,危害初期可用2.5%多杀霉素1000倍、或6%乙基多杀菌素2500-3000倍,或35%吡虫啉1000倍、或10%烯啶虫胺600倍、15%唑虫酰胺1000倍,或20%啶虫脒可溶粉剂2500-3000倍防治,多杀霉素可与以上农药混用,施药时加入0.3%的有机硅(或洗涤剂)有增效作用。禁止使用含氟虫腈(锐劲特)成分的农药。

5、地下害虫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范围30-50亩,连片安装;收获后,种植前翻土晒田,增加害虫死亡率,有条件的可以水旱轮作;发现断苗后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5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也可以用5.7%氟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于黄昏喷施在作物根周土表。

(三)蔬菜草害

1、深翻晒垡,消灭土壤中残根和草籽;

2、覆盖黑色地膜或秸杆除草;

3、菜地除草只能少量使用残效期较短的芽前除草剂。国内菜地除草有选用以下药剂的:苯胺类氟乐灵,于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以用于十字花科(播前3-7天)、豆科(大豆播前5-7天),施药后立即混土;苯胺类二甲戊灵(施田补),于播种覆盖土后,或移栽前喷雾,可用于十字花科、茄果类、莴苣等蔬菜。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都尔),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播种盖土后喷雾,可用于番茄、辣椒、茄子、萝卜、白菜、芹菜、洋葱,不可用于黄瓜、菠菜、韭菜、都尔不可用于苋、莴苣。

4、菜地使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控制用量,设施内用药量较露地减30%。

5、露地施药防止漂移,无灌溉条件的不要使用除草剂,以防药害。

6、蔬菜生长过程中严禁使用除草剂。









                                                          (拟稿:李志敏)  




六、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本方案所指特色作物包括利用农田(园地)种植的特色观赏花卉(鲜切花卉、绿化苗木、盆栽观赏植物、盆景盆花、种球种苗、地方特色花卉)、加工型花卉(食用玫瑰、茶用玫瑰、原料花卉)、人工种植中草药材等。为了有效控制特色作物病虫危害,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杜绝禁限用农药的使用。

二、防控策略

以“预防为主,统合防治”为整体策略,根据特色作物不同用途和栽培方式,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策略。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着重防治重大病虫,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特色作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三、综合防治技术

(一)病害的防治技术

1、合理休耕。花卉特别是切花,设施栽培、生产周期较长、主栽品种连作是生产特点,在两次种植之间适当延长休耕期,翻晒土地、灌水浸泡土壤、施用有机肥甚至轮作一季绿肥,对土壤恢复、土传病虫害预防及盐分障碍等生理性病害效果好。

3、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采用地膜覆盖、喷滴灌等节水农业措施,避免水肥不匀造成生理性病害。

4、清洁生产。清洁田园,清除棚内杂草和杂物;拔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处理;收获或清桩后后及时清园,集中处理废弃秸杆。

5、大棚生态控制。随时监控大棚内空气、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作物最佳温湿度保证作物生长;避免持续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或连续阴湿状态;高温时可采用揭膜放风或喷雾降温,连续阴天和棚外环境温度大时不要揭膜。利用高温时段闷棚防治玫瑰白粉病效果好。

6、农药防治

用于观赏的特色作物,对花和叶外观品质要求很高,使用农药防治花卉病害,必须在病害造成组织死亡(出现叶斑)之前控制,因此,防治花卉病害,更应加强病虫害监测、注意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根据花卉生育期和病害发生趋势决定施药时期,及时施药。用于食用的,必须严格控制每季作物农药使用量。

每种农药有效成分一季作物使用最多不超过3次,尚无农药登记的小宗作物,使用农药时应参照最严格的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无把握的应先进行小范围试验。

(二)害虫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种植前深耕晒垡,减少虫源;

(2)清洁生产,及时摘除带虫、卵老叶,清理脚叶,及时处理废弃秸杆;摘除无商品价值的花朵,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避免花价不好放荒增加田间害虫基数。

2、物理防治:

(1)设施栽培的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止害虫落土化蛹;

(2)大棚内采用黄色粘虫纸(板)诱杀;

(3)放置糖醋液、安置频振式诱虫灯诱杀。

3、生物防治:

(1) 保护和利用周边土著天敌种群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白僵菌等;

(2)利用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诱杀害虫;

(3)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4、农药防治 :

加强害虫监测,害虫低龄幼虫期(或若虫期)施药防治。同种类农药在一水花中使用不超过2次,每次施药混用农药有效成分不超过3种,低龄幼虫初发期5~7天施药一次,幼虫高发期视田间虫害情况5天一次。尚无农药登记的小宗作物,使用农药时应参照最严格的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合理混用,无把握的应先进行小范围试验。

(三)杂草防除

(1)地膜覆盖特别是黑膜覆盖、植物秸杆、松针覆盖;

(2)人工除草;

(3)选择安全的除草剂定向喷雾。

三、主要病虫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

1、白粉病

高温闷棚:闷棚前一天浇透水,上午9~10时密闭棚膜,使棚温升高至40度以上,保持2小时,然后逐渐散热,玫瑰成株期防治白粉病每亩用药液量不少于60升。

防治白粉病的药剂有(1)传统药剂:百菌清、硫磺、多菌灵;(2)三唑类:戊唑醇、已唑醇、烯唑醇、氟硅唑(福星)、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世高)、丙环唑(敌力脱)等;(3)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先正达-阿米西达),吡唑醚菌酯(巴斯夫-凯润),醚菌酯(巴斯夫-翠贝),肟菌酯·戊唑醇(拜耳-拿敌稳) ,烯肟菌胺(沈阳科创);(4)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先正达-绿妃),氟吡菌酰胺(拜耳-路富达),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拜耳-露娜森),啶酰菌胺,醚菌酯·啶酰菌胺(巴斯夫-翠泽),氟唑菌酰胺,唑醚·氟酰胺(巴斯夫-健达),苯甲·氟酰胺(巴斯夫-健功) 吡噻菌胺(世科姆-克必拿);等。施药时加入0.3%有机硅助剂有增效作用。

2、灰霉病

清洁棚膜,增加光照,放风散湿,中午后不人为增加棚内湿度。上午施药。

防治灰霉病的药剂有:(1)传统药剂:百菌清、多抗霉素、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特)、克菌丹(开普顿)、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百可得)、过氧乙酸(克菌星);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克得灵),乙霉·多菌灵(多霉威),咪鲜胺锰盐(施保功),等;(2)二甲酰亚胺类:异菌脲(扑海因),乙烯菌核利(农利灵),腐霉利(速克灵),腐霉利烟剂;百·腐烟剂;(3)杂环等:嘧霉胺(拜耳-施佳乐),嘧菌环胺(先正达-瑞镇),嘧环.咯菌腈(先正达-赛德福),咯菌腈;(4)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啶氧菌酯(杜邦-阿砣),嘧菌酯·腐霉利;(5)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啶酰菌胺(巴斯夫-凯泽),啶酰.异菌脲,啶酰.腐霉利,唑醚.啶酰菌;氟唑菌酰胺,唑醚·氟酰胺(巴斯夫-健达);氟吡菌酰胺,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拜耳-露娜森);吡噻菌胺(世科姆-克必拿);等。

3、霜霉病

严格控制棚内湿度,周围环境较郁闭的、多雾的地区,雾天不要揭膜。抢晴天上午施药,每亩用药液量不超过60升。。

防治霜霉病的药剂有:(1)百菌清,代森锰锌,丙森锌,三乙膦酸铝.锰锌(乙锰),霜脲.锰锌(克露),精甲霜灵.锰锌(金雷),烯酰吗啉(安克).锰锌;(2)氰霜唑(科佳);(3)吡唑醚菌酯(凯润),吡唑·代森联(巴斯夫-百泰),嘧菌酯,精甲·嘧菌酯,啶氧菌酯;(4)霜霉威,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5)噁唑菌酮·锰锌(杜邦-易保)、噁酮·氟噻唑(氟噻唑吡乙酮,杜邦增威赢绿);等。

4、枯萎病

轮作。移栽前调节土壤结构,防止板结,增施优质有机肥增肥地力。选择无病健康苗。前作重病田,移栽时用咯菌腈、或枯草芽孢杆菌等拮抗菌类(百抗、根腐消)沾根,移栽后用枯草芽孢杆菌等拮抗菌类(百抗、根腐消)等浇灌1次,每塘药液量不少于250ml。

其它防治药剂有:甲基硫菌灵,氨基寡糖素,噁霉灵,乙蒜素,咪鲜胺,咯菌腈,等。

(二)主要虫害

1、蓟马

清洁生产。摘除无商品价值的花朵,育苗地在设施上安装高密防虫网。药剂防治:大棚内可选用敌敌畏烟剂清桩后熏烟防治。现蕾初期开始施药防治。

防治药剂有: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烯啶虫胺,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吡虫啉,啶虫脒,丁硫克百威,杀虫双,等。施药时加入有机硅有增效作用。

2、白粉虱

清除田间杂草,摘除下部带虫老叶,黄色或蓝色粘虫纸诱杀成虫。百株虫量300头时施药防治。施药时注意喷雾均匀,先自上而下喷雾植株叶正面,再喷叶背面。

防治药剂有:噻虫嗪,吡虫啉,氯噻啉,啶虫脒,呋虫胺,吡蚜酮,溴氰虫酰胺,异丙威,联苯菊酯,吡丙醚,等。

3、斑潜蝇

防好苗期。斑潜蝇成虫发生期,可用黄色粘虫纸诱杀成虫。安装防虫网。幼虫危害株率5%时施药,可选择药剂防治。

防治药剂有:灭蝇胺,阿维菌素,阿维.灭蝇胺,阿维.杀单,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等。

4、甜菜夜蛾

成虫发生期可用性诱剂进行诱杀;发现低龄幼虫集中危害,即可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虫螨腈(除尽),虫酰肼(米满),甲氧虫酰肼(美满),茚虫威(安打),虱螨脲(美除),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氯虫·高氯氟,溴氰虫酰胺(倍内威),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等。以上药剂可与菊酯类或阿维菌素混用兼防其他害虫。

5、红蜘蛛

浇水时浇淋基本老叶,可冲洗掉部分虫体。浇水后施药,可借湿度增加和螨类的趋上性,使红蜘蛛爬到植株中上部,有利于提高施药防治效果。危害株率在10%时可开始药剂防治,注意保证足够的喷雾药液量。

防治药剂有: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肼酯,丁醚脲,唑螨酯,双甲脒,四螨嗪,螺螨酯,乙螨唑,乙唑螨腈,等。杀螨剂与矿物油、有机硅等助剂混用有增效作用,但必须先进行小范围安全性试验。

(拟稿:李志敏)

     


七、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抓好以梨黑星病、梨煤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霜霉病、蚜虫、叶螨、桃小食心虫、苹果绵蚜、桃蛀螟为重点的果树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工作。

(一)防治策略及目标任务

以病虫害监测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培训,在防治上从果园的整体观念出发,注重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改进施药技术,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把果树病虫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同时又保证果品安全、优质。

(二)绿色防控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提高对果树病虫害的预警能力。

健全昆明市果树病虫监测网,全市7个果树测报点,严格按照昆明市果树病虫测报调查方法,定点、定时进行病虫发生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生产防治。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1)清洁果园,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病(虫)梢和病芽,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2)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增施微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

(3)改善果园通透性,低洼地和水位较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尤其雨后要及时排涝,降低湿度;

(4)及时疏花疏果,合理负载;

3、物理防治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连片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金龟子、刺蛾、毒蛾、灯蛾、桃蛀螟等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3次;

采用果实套袋可大大减轻梨黑星病、梨轮纹病、煤污病、桃小食心虫、蝽象、金龟子等病虫的危害,同时减少农药施用次数,改善果实外观,降低果面农药残留。但对套袋果要注意对黄粉蚜的防治。

2009年继续在石林、富民、东川等葡萄种植区试验推广避雨栽培措施,对于减轻葡萄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具有较好效果。

4、生物防治

推广果园生草和覆草技术,在果树行间种植培育禾本科或豆科植物群落,如白三叶、草木樨、毛叶苕子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墒情、减少果园投资、同时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加天敌数量,并提高果实品质。;

推广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印楝、多杀霉素、天然除虫菊酯、矿物油等生物农药防治果树害虫;推广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武夷霉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果树病害。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果园内放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并干扰其交配,减轻危害。

试验推广“以虫治虫”技术,在果园内释放捕食螨、草蛉、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减少或尽可能不使用化学药剂,保护环境。

5、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和合理轮换农药,在防治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并严格注意所施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梨黑星病:梨黑星病于花期开始侵染,上年发生较重果园可于梨树花前、花后施用苯醚甲环唑(世高)、氟硅唑(福星)、醚菌酯(翠贝)、吡唑醚菌酯(凯润)、腈菌唑(信生)、腈菌唑+代森锰锌(仙生)、多菌灵等药剂,减少初侵染源,进入雨季后再用代森锰锌(大生M-45)、硫磺胶悬剂、硫磺(成标)、波尔多液等(对铜制剂敏感的梨树品种要慎用波尔多液)与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梨、苹果煤污病:于煤污病发生初期,喷施多菌灵,硫磺胶悬剂,硫磺干县浮剂(成标)、大生M-45等。间隔10天,防4-6次,尤其注意雨后及时防治。

苹果叶斑病:于病害发生初期,用多抗霉素(宝丽安)、异菌脲(扑海因)、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10-15天一次,保护剂和治疗剂轮流使用,不同种药剂间交替使用。

葡萄霜霉病:于发病初期,用精甲霜灵·锰锌(金雷)、霜霉威盐酸+氟吡菌胺(银法利)、霜脲氰·锰锌(克露)、烯酰吗啉·锰锌、吡唑醚菌酯(凯润)、口恶霜灵·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锰等药剂进行防治。

葡萄炭疽病:于作物生长前期可施用吡唑醚菌酯(凯润)、嘧菌酯(阿米西达)2-3次,对于控制成熟期炭疽病有较好效果,同时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后期施药次数。炭疽病发生后可于发病初期喷施咪鲜胺(施保克)乳油、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退菌特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疗。其中退菌特属有机砷杀菌剂,中毒,不适应当前无公害果品发展的需要,生产上不建议长期使用,可用其他药剂逐渐进行取代,如使用,其安全间隔期为30天。

蚜虫:于4月蚜虫发生高峰期前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灭杀毙、乐果、噻虫嗪(阿克泰)、及菊酯类农药防治1-2次,压低虫口密度,进入5月雨季后可不再用药。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注意保护天敌。

鳞翅目类害虫:用联苯菊酯(天王星)、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

红蜘蛛:用阿维菌素类、炔螨特、噻螨酮、氟虫脲、甲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苹果绵蚜:选用毒死蜱(乐斯本)、丁硫克百威、顺式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梨木虱:于冬季结合果树修剪进行清园处理,刮除老皮、翘皮,喷施8Be°的石硫合剂,梨树花后、幼果期再喷施25%噻虫嗪(阿克泰)5000倍液、3%啶虫脒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严禁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拟稿:太一梅)    


八、昆明市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鼠害是农业四大生物灾害之一,也是传播多种人体疫病的重要媒介。据云南省病虫害测报网趋势预测,今年我省农作物鼠害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旱作区鼠密度上升趋势较水田明显,预计对旱作区的危害将逐年加大。为做好农区鼠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结合我市生产实际和农田鼠害发生危害特点,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原则,实施以药物毒杀和其他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最终达到“防灾、防病、保粮、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农区鼠害防控处置率达7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鼠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户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其中统一灭鼠示范区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发生地区防控面积达70%以上。

二、防控策略

针对农田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关键技术,推行统一灭鼠模式,加强“五统一”灭鼠技术和“毒饵站”灭鼠技术以及TBS灭鼠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做好害鼠栖息地治理,重点抓好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确保全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三、防治技术措施

(一)加强鼠情监测

开展鼠情监测,为生产防治提供技术指导。主要采用鼠夹法监测,采取直线性布夹法按5×50米(或10×20米)布放,15亩农田布夹50个,每次布150夹次,晚放晨收,计算捕获率。

(二)农田灭鼠最佳时期

昆明地区主要以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小家鼠、卡氏小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旱田灭鼠最佳时期一年中有两次,一是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此时鼠的储粮大部分吃光,害鼠已出蛰,加之春季是老鼠交配繁殖的高峰期,老鼠活动频繁,饥不择食,容易被毒饵引诱上钩,不仅省工、省药,而且灭鼠效果好。二是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害鼠密度高,投药易被鼠盗食,灭鼠数量多,可以大幅度降低鼠的密度,达到保粮的效果。水田灭鼠在9月中下旬水稻成熟、排水晒田期,此时大量的老鼠到稻田盗食水稻谷穗,田埂上投药可以起到很好的灭鼠效果。
  (三)配置毒饵的方法

选择无变质的小麦、大米或玉米作饵料,用0.5%溴敌隆母液(到鼠药指定销售点购买)、温水和小麦等饵料,按1:10:100的比例,将饵料放在容器里,用温水稀释溴敌隆母液,并加入红色染料,然后将药液慢慢倒入饵料溶器中,边倒边搅拌,拌匀后放置片刻,等药液全部沾附在饵料表层后,倒出毒饵晾干即可使用。
  (三)灭鼠技术

在农田灭鼠活动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遵循“灭”(药物杀灭)、“防”(完善防鼠设施)、“清”(清除鼠迹)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安全第一、经济有效、综合治理”的要求,以药物毒杀为主,因鼠制宜地综合运用物理灭鼠、生物灭鼠、生态控鼠等技术措施,综合控制农田鼠害。通过环境改造、断绝鼠粮、防鼠建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等生态调控手段,改变和恶化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采用鼠夹、鼠笼等物理机械器具进行防治,降低鼠群数量和害鼠密度。

  在使用药物灭鼠时,必须做到大面积集中连片防治,坚持做到“三集中”(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培训、统一供药、统一配制制毒饵、统一检查)和“五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室、地不漏丘、田不漏块),城乡联动,不留死角。灭鼠药剂选择溴敌隆、敌鼠钠盐等适口性好、安全性好、对环境污染小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农田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每亩投饵量为50-100克,沿田埂或沟边投放于鼠洞附近及田边、地埂、地堰等处,每隔10米左右投放1堆,每堆5克。农舍周围的农田投饵采用“递减法”,即以农舍为中心向外辐射,以50—100米为重点投放区,逐渐减少投饵量。农田周围的农户住宅灭鼠宜将毒饵投放于鼠洞附近和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墙角、杂物堆附近、草垛等处,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吃光加倍投放”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一般每15平方米投放2-3堆,每堆5克。应做到药量、空间、时间三饱和,投饵后发现已被全部取食时,应及时补充投饵以求鼠类种群均能食到。投药后2-3天出现死鼠,4-6天为死亡高峰期。投饵量的多少视鼠密度高低而增减,鼠多处多投,鼠少处少投,无鼠处不投。
  (四)积极推广“毒饵站”技术
  “毒饵站”是农业部大力推广的一项灭鼠新技术,特别适用于鼠害的长期控制及各种场所使用。毒饵站的制作简单,主要是将毒饵投放在竹筒或塑料管的中间,可防止其他动物取食,安全性好,有利于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在鼠害发生区使用“毒饵站”,应根据鼠密度,确定“毒饵站”数量及投饵量。农田一般每亩放置2个,当害鼠密度大于10%时,每亩放置3-4个,毒饵站中用固定的容器放置25-30克毒饵,每次放置时间不少于20天。

PVC管毒饵站制作方法:用口径为5—6㎝、长45cm左右的PVC管制成农田毒饵站,在野外使用时应用铁丝把毒饵站固定好,插入地下,地面与PVC管保留3-5㎝左右高度,以免雨水灌入。

竹筒毒饵站制作方法:用口径5—6cm的竹子制成,要求里面相通。在农舍内,竹筒的长度可在30cm左右,在农田使用的竹筒长度可在45cm左右(不算用来遮雨的突出部分)。

(五)试验推广TBS灭鼠技术。

TBS也称围栏+捕鼠器灭鼠技术,选择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用铁丝网围成20×10米的围栏,并在周边设置12个筒状捕鼠器,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捕杀害鼠,围栏设置的时间为整个作物的生长期。采用TB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灭鼠,还具有鼠情监测的作用。

三、加强杀鼠剂安全使用技术宣传培训

因地制宜地举办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并通过召开现场会、出墙报、发明白纸,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媒体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杀鼠剂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灭鼠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大力宣传剧毒鼠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性,堵塞其使用渠道,从根本上杜绝毒鼠强、氟乙酰胺、甘氟、杀虫脒等违禁剧毒鼠药、农药的使用。

四、加强监管,规范鼠药市场

县(市)区植保站要加大鼠药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对鼠药经营实行专卖经营制度,对无证、无照非法配制和销售假、劣、急性剧毒鼠药的要坚决取缔。规范销售和使用行为,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定时或不定时的开展鼠药市场检查,严厉查处经营、使用氟乙酰胺(1081)、氟乙酸钠(1080)、毒鼠强(424)、毒鼠硅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急性剧毒杀鼠剂,以及由上述产品配制成的 “一步倒”、“二步倒”、“三步倒”、“闻必死”、“百家安”、“灭鼠王”、“闻到死”、“气死猫”、“邱氏鼠药”等鼠药产品。凡违规经营上述剧毒杀鼠剂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达到净化鼠药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目的。同时要切实做好药物的安全使用。农舍、农田灭鼠要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各镇、村统一灭鼠要指定专人购药,专人保管,出入库及发放农户造册登记管理,杜绝药物流失。在鼠药使用中要注意安全,做好灭鼠工作的安全教育,对科学灭鼠方法、鼠药性能、使用注意事项、中毒后急救措施、剧毒鼠药的危害等知识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投药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保证灭鼠技术规范化和灭鼠过程的安全性,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买卖剧毒杀鼠剂,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五、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在毒饵投放前,要做好宣传,要求农户密切配合注意安全,并管护好小孩,关养好农禽家畜,防止人畜误食中毒;毒饵投放时要做好投药员卫生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中毒;毒饵投放后7天左右,要及时搜集死鼠,并和剩余毒饵一并挖土深埋。如发生人员中毒,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拟稿:太一梅)    


九、大春生产期间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建议



大春生产期间是昆明市主汛期,多以高温、高湿天气为主,是昆明市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大面积作物生产处于旺季,病虫害交替发生,常年平均农药使用量占全年的60%左右。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地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综合控制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控制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

一、充分利用农业防治措施,预防病虫害发生

抓好春耕备耕,清洁田园,清除冬春季土壤中害虫的残体,做好土地备耕,为春耕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夏季热量充足,蔬菜生产中速生菜比例较大,应尽量选择抗病虫品种,收获的菜地及时清园,建议人工除草。对于前作病害较重的菜地,选择不同种类轮作。

加强设施管理,调节好棚内温湿度,及时清理病残枝叶,清除棚内和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传播,特别是在增加复种指数时,更应注意各茬间的清洁工作。

二、合理利用药剂,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当病虫害达到经济阈值,必须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质农药。应当尽量避免选择每亩次使用量大的农药,在蔬菜上杜绝使用高毒化学农药。

①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规定的剂量、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施药适期、注意事项施用农药,不得随意改变。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按安全间隔期施药,没有标明安全间隔期的农药不要使用,严格按每季作物最多使用的次数来使用农药。蔬菜收获前一周内禁止施药。生育期短的蔬菜和连续采收的蔬菜最后一次施药选择安全间隔期少于3天的农药(如多杀霉素等)来施用;建议蔬菜、水果等作物最后一次施药选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②购买农药和施药前应看清农药标签,在标签说明书指导下施药。农药标签不明或不全的农药或标有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或标有中试品的农药(最近检查中有部份这样的农药出现),农药有施药选择安全间隔期少于3天的农药(如多杀霉素等)来施用;建议蔬菜、水果等作物最后一次施药选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有效成分看不清或看不懂的农药,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的农药,不要购买使用。

③施药时间选择晴天上午10:00前和下午5:00后,棚内温度高时应揭膜放风降温后再施药,以免中毒,或造成药害。

④风速3级以上露地不施药。

⑤注意不同种类农药的交替使用,防止抗性产生。

⑥水源区附近禁止使用对鱼类和水生生物高毒的农药如菊酯类、阿维菌素类。

⑦后作轮作蔬菜和豌豆的玉米地,尤其是干旱严重的地区,不要使用阿特拉津(莠去津)和其他长残效的除草剂除草,以避免后作药害。

⑧加强农药的市场监管和使用指导。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蔬菜主产区禁止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害虫。

⑨滇池及水源区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拟稿:贾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