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 时间:2019/8/8 11:20:01
- 来源:
- 浏览:462
信息来源:新华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4亿元;推广新品种89个,推广配套实用性农业技术121项,累计开展试验示范面积27万亩;开展知识产权转化26项……2011年至2018年,热区所创新发展思路,紧密结合热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保障与创新升级为目标,以发展和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为抓手,建立和完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多种多样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开花”。
热区所如何凭借深厚的科技“内功”,精确点中科技成果转化的“穴位”?近日,记者跟随省科技厅采访组前往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热区所一探究竟。
打造有开发优势作物新品种
成片的青枣林沿着乡村公路两旁铺开,一个个绿油油的青枣正茁壮成长……7月18日,记者走进元谋县黄瓜园镇点连村委会下点连村,上千亩青枣长势喜人。
“自家种了20多亩青枣,去年亩产超过3.5吨,纯收入超过30万元。”下点连村村民李艳华告诉记者,今年青枣价格波动不大的话,收入也会超过30万元。
“在下点连村,像李艳华一样靠种植青枣富起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元谋绿色青枣产销专业协会(合作社)会长李吉荣说,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专家工作站+基地+电商”产销模式,村民富了起来。
“元谋日均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上,是全国最适合种植青枣的区域,下点连村又是元谋最适合种植青枣的区域。”热区所党委副书记周树云说,多年前,热区所结合元谋县独特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环境资源,引入台湾青枣种植,种植过程中派科技人员对果农进行手把手培训,特别对果实蝇、红蜘蛛等损害青枣的虫害进行专业培训。近年来,青枣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县已超过1万亩。
引进并成功种植青枣只是热区所加强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积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热区所加大作物资源创新研发和引进改良,打造具有产业开发推广优势的作物新品种,适时开展作物资源品种的转化推广应用工作。围绕作物资源创新研发和引进改良,先后培育开发若干作物良种,包括花椰菜(云松花1号、云松花8号、云花椰菜11710),番茄(云番茄68、云番茄69),葡萄(云葡1号、云葡2号、云楚无核),余甘子(盈玉),酸角(银丰、月粟),牧草(提那罗爪哇大豆)等。
同时,紧紧围绕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与保障发展需求,精选作物品种,发挥科技研发优势,研究集成一批能有效支撑和服务农业种植生产发展的实用性技术成果,对农作物生产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进行攻关研究解决。同时,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热区所还先后从印度乌坦、非洲马里等地及国内引进辣木,将引进的辣木种源与元谋干热河谷的典型气候类型相结合,制定辣木+玉米、辣木+蔬菜、辣木+牧草等间套作种植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
用科技力量丰富“菜篮子”
“元谋蔬菜发展早,对于菜苗需求量大,但育苗季节正值高温、暴雨天气,而蔬菜育苗又以土床育苗为主,育苗困难,成苗率低,苗期容易徒长,幼苗质量差。”周树云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热区所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发现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蔬菜种苗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这种育苗方式能够大规模进行种苗生产,并且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种量,育苗期间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幼苗整齐、健壮,根系完好无损,定植成活率高,无缓苗期。科技人员回来后,通过反复试验,分别筛选了适合元谋高温期使用的育苗方式和基质配方,并开始在黄瓜、番茄、辣椒等作物上推广使用。
7月的元谋气温居高不下,在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育苗基地,辣椒苗已经破土发芽。大棚外,几辆配送车辆已等待装苗出发。
“育苗基地里的辣椒苗0.3元一株,对于种植户来说,买成品苗栽植,省时又划算。”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化育苗具有用种量少,品种纯度高,种苗基本没有病虫害,定植后可迅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果实品质优良等优点。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县共建成育苗钢架大棚473个,设施面积655.5亩,育苗规模39776万株/年,全县茄果类蔬菜实现了100%的工厂化育苗。
紧紧围绕蔬菜产业发展需求,热区所蔬菜研究团队重点开展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在蔬菜品种收集、评价、创新利用,蔬菜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蔬菜良种繁制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并不断拓展研究方向和领域。同时,在工厂化育苗以及花椰菜、番茄、菜豆、葡萄等作物领域积累了大批的实用性技术成果。
让干热河谷地区植被葱郁
建立轻度、中度、重度三个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修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轻度退化生态系统建立以特色经济林果、冬早蔬菜、果—草—畜循环农业为主的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模式,重点突出其经济效益;中度退化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主要是土壤功能提升+农林牧复合经营,该模式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以生态效益为先;重度退化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主要是自然禁封(恢复)+侵蚀沟治理(重建),该模式重点体现社会、生态效益……经过热区所长期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昔日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和干旱加剧、植被恢复重建困难等现状得到改变,如今,干热河谷已植被葱郁,满目青翠。
“在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干热河谷的光热资源优势,在农业工程节水、栽培技术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果,诸如:隔坡水平沟、竹节沟汇水技术等。在抗旱栽培方面,采取了豆科免耕增肥技术、土壤结构熟化技术等。在此期间,选育和引进了多个抗旱、耐贫瘠作物品种,这些作物对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热区所党委书记周志荣说,近年来,热区所依托自身区位与人才优势,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在长江中上游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开展生态恢复治理与发展研究。生态产业培养方面,利用生物群落内各层生物的不同生态位特性及互利共生关系,分层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增加物质生产的目的,这种技术可以达到在空间上多层次,在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面,基于干热河谷的特殊生态环境条件,发展了以攀枝花+高产优质牧草的复合种植模式,保证了水土保持效益,在农民增收和生态效益上实现了双赢。目前,已通过合作社方式,为当地种草养畜提供了模式和技术支持。此外,大力发展小枣、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和冬早蔬菜的种植,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增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