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病虫害混合发生及防治策略
- 时间:2020/6/3 16:31:22
- 来源:
- 浏览:256
作者: 赵燕春 信息来源: 大理州植保植检站 |
冬末春初,气温开始回升,大蒜病虫害发生逐渐加重,大蒜叶片发黄、鳞茎腐烂,部分田块出现大量落塘,蒜苗容易拔起。近日,从宾川、洱源送样鉴定结果看,蒜叶感染大蒜叶枯病,蒜头上有刺足根螨、茎线虫、白腐病、镰刀菌根腐病为害,白腐病和干腐病为害最重。
为害症状及病原菌
[大蒜叶枯病症状]俗称火风。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病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病扩展。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田间湿度大时,病部产黑色霉状物。受害植株前期长势弱,后期脚叶枯死,迟抽薹或不抽薹。
〔大蒜叶枯病病原菌 〕无性世代葱叶枯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lroh,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分生孢子梗暗色,单生或丛生,短小,顶端膨大,大小为20~32μm×3~7μm。分生孢子壁砖状分隔,具横隔膜3~8个,纵隔膜1~3个,分隔处缢缩,褐色,表面有细刺,大小为18~29μm×16~20μm。有性世代葱叶枯菌Pleosporaherharum(Pers.et Fr) Rabenh,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不常见。弱寄生菌。
〔大蒜白腐病症状〕异名大蒜菌核病。大蒜主要病害,寄主除大蒜外还有大葱、洋葱和韭菜。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大蒜茎基及鳞茎,病株在田间极易拔出,茎基及鳞茎表面附有大量白色菌丝和黑色球形菌核。受害严重的植株很快枯死,造成田间缺苗。
〔大蒜白腐病病原菌 〕SclerotiumcepivorumBerk.属子囊菌亚门葱白腐小菌核真菌。病菌菌核球形或扁球形,灰黑至黑色,外表由1~2层厚壁暗色细胞组成。菌核萌发时表面凸起,外皮破裂后细密的菌丝自由融合后伸出,在其上产生小瓶梗,瓶梗上链生小型分生孢子。孢子透明,球形,直径为1.6~2.0μm。
〔茎线虫为害〕成熟雌虫和雄虫都为细长蠕虫形,雌虫较雄虫大。虫体前端的唇区较平,无缢缩,尾部长圆锥形,末端钝尖。雌虫阴门大约位于虫体后部的3/4处。食道垫刃型,口针细小,有基部球。中食道球卵圆形,前伸,无曲折。主要通过鳞茎自然孔口或伤口以吻针刺孔侵入。
〔刺足根螨为害〕成螨宽卵圆形,体长0.6~0.9毫米,乳白色,有光泽,鄂体部、足浅红褐色,幼螨3对足,若螨和成螨4对足。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2毫米。成螨及若螨蛀食大蒜植株的鳞茎,使被害鳞茎腐烂发臭,地上部枯萎死亡。
〔大蒜镰刀菌根腐病症状〕大蒜整个生长期和贮藏期的一种土传病害。病株叶片从叶尖迅速枯萎,根大部分腐烂,呈半水溃状腐烂。
〔大蒜镰刀菌根腐病病菌〕洋葱尖镰孢菌Fusariumoxyporumf.sp. cepae( Hana ) Snyder et Hansen , 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孢子单孢,卵圆形至长椭圆形,直立或弯曲。大孢子梭形至镰刀形,两端尖锐,有3~5个隔膜。
防治策略
1、大蒜白腐病和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实行轮作3~4年以上,或水旱轮作,切忌连作。播种前用蒜种重量的0.5%~1%的50%甲基硫菌灵WP拌种。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WP600倍液,或50%异菌脲WP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10天灌1次,连续1~2次。
2、大蒜叶枯病提倡早防早治,到大蒜生长中后期脚叶枯死,防治效果不佳,只会增大用药成本及农药残留。发病初期喷50%异菌脲WP1500倍液,或64%杀毒矾WP500倍液,或75%百菌清WP6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3、防治线虫及根螨的药毒性较高,大蒜生长中后期不提倡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