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 时间:2020/4/30 16:46:22
  • 来源:
  • 浏览:231
作者: 张玉宏  信息来源: 会泽县农技中心 

 

玉米与红薯间套作是以红薯为主玉米为辅的间套种模式,是建立在利用不同作物在共生期处于不同生育时段,互不影响生长且实现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发生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的空间优势设置的间套种新模式。 
1、品种选择。红薯应选早熟、高产、抗病品种,海拔1850米以下地区最佳种植品种有卷叶、万斤苕、山川紫、豫薯12号等。 玉米在中海拔地区选择云瑞系列、靖丰系列等丰产性高、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 
2、玉米与红薯间套种模式的设置。双行玉米套种4行红薯,复合带3米;单行玉米套种5行红薯,复合带3米;双行玉米套种6行红薯,复合带4米;单行玉米套种7行红薯,复合带4米;玉米采用地膜覆盖,相应模式设全覆膜栽培,按相应的复合带理墒起垄。 
3、适期扦插。适时早插有利于红薯高产,提高薯块晒丝率、淀粉含量及品质。玉米在四月底至五月初播种,红薯在玉米播种后扦插。扦插方法一般采用斜插法,将有4-6个节、长15-20厘米的薯苗,倾斜与地面成一定角度插入土中3节左右。对干旱地区、土质较瘦和旱季扦插时,宜采用直插法,将长10-15厘米约有3-5个节的薯苗,直插入土2-3节。为保证甘薯扦插后保全苗,应做到“四不插”,即在暴雨不插、西北风不插、光照强烈不插、久晴土燥不插,以防止缺株断垄。   
4、合理密植。生产上以双行玉米套种4行红薯为常用,复合带3米;红薯覆膜栽培采用(60cm+40cm)/2×35cm的规格进行双行扦插,密度为扦插2470苗/亩,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玉米均采用地膜覆盖,规格为(60cm+40cm)/2×35cm,双株留塘,密度为2470株/亩。 
5、科学管理。 扦插后3-5天,查苗补缺,防止缺株断垄;扦插后15天左右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在肥水条件较好、生长势好的田块,可将薯苗摘顶,以促进基部分枝,多结薯、结大薯;中期管理,以抗旱为主,一方面在干旱来临前促进红薯封垄以提高抗旱力,另一方面进行浅中耕减少水分的蒸发;后期管理,看苗补施根外追肥,防止早衰。红薯生长中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地上部茎叶旺长,应采用提蔓方法,拉断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块根肥大。 
6、合理施肥。红薯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高产对钾肥需要量大。在施肥技术上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6.1增施有机肥,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00-2000公斤,有机肥在整地时一次性均匀施入耕作层; 
6.2氮、磷、钾配合施用,重施钾肥。高产田施肥量为氮6-10千克(折合尿素13-22千克),磷3-7千克(折合钙镁磷肥21-50千克,钾5-9千克(折合钾肥10-18千克)。肥力低的土壤按高限用量,肥力高的土壤按低限用量。肥料总用量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  
6.3追肥应早施苗肥,中、后期看苗适施裂缝肥,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苗肥在插后15天左右施用,一般每亩用人粪尿250-500千克或尿素3-5公斤,兑水浇施,浇于植株基部,兼有抗旱保苗作用;在雨水多、薯苗长势好时,离薯苗稍远浇施,以免细根大量发生。    
7、适时收获 
红薯收获过早,会显著降低块根的产量;收获过晚,块根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耐贮性大大降低,切干率下降。因此,必须适时收获。一般在地温18℃开始收刨,在枯霜前收刨完毕。